交叉訓練—給每個想在舞蹈中持續發展及轉變的你
- 2021年6月2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10月19日
資料整理、撰文/ 陳欣怡、蔡嘉祐

好想要行雲流水地跳舞啊!
我們都享受跳舞時,內在感受與外在姿態優雅且一氣呵成的美好感覺。
某些時刻,我們想把身體拔高一些,卻不知道該用哪裡的力氣。某些時刻,我們希望腿能再舉高三公分,卻只是停不住地發抖。好不容易捱到跳躍練習,卻沒幾下就趾頭黏在地板上,氣喘吁吁與時鐘乾瞪眼;然後想起老師好像說過,跳躍的時候應該要吐氣?吸氣?憋氣?剛剛自己到底有沒有在呼吸呀?
沒來由的緊張也很令人困擾。看見手手腳腳的組合時,心先涼一半;快點東瞄西瞄,想依樣畫葫蘆,卻發現旁邊同學也是四處張望不知如何是好。等到音樂放下去,左手右手左腳右腳眼睛在哪裡,全都不知道啦!只好眼睛死盯著最厲害的同學,催促自己的身體趕快跟上。
整堂課到了尾聲,發現還沒正眼瞧過鏡子裡的自己,倒是很認真的看了那位厲害同學一整堂課。忍不住悄悄問了自己;剛剛到底是誰在跳舞呢?我的身體在動在跳舞,我的心有參與在肢體的現場嗎?
當我們努力地上舞蹈課,卻彷彿陷入一團迷霧之中,進步有限,不知該往哪裡去,那可能表示,「交叉訓練」應該要加入舞蹈旅程中了。
是時候認識交叉訓練囉~
一般的舞蹈課程,多著重於培養特定舞種的風格與美學,或是全身的協調性與表現力,很少有時間能充份訓練基本身心素質。比方說,舉腿、跳躍與旋轉等技巧動作,需要肌力(strength)、爆發力(power)和肌耐力(endurance);而持續舞動要能從容呼吸,則需有效利用氧氣以減緩疲勞,這和心肺體適能(cardiovascular fitness)有極大的關係。最後,當肌肉、神經和血管都已準備好,整合「硬體」和「軟體」的身心調節能力,就是讓舞蹈一氣呵成的重要關鍵。
這些在舞蹈課上來不及培養的身體與心理能力,需要我們另外花時間來訓練。而在一般舞蹈課之外,用來建立這些身心能力的訓練,就叫做「交叉訓練」。
各式各樣的交叉訓練
交叉訓練的種類多樣,如瑜珈、Floor Barre、Pilates、游泳、重量訓練及身心技法等。不同的訓練,可以提供舞蹈學習不一樣的輔助。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獨一無二,學習的舞蹈種類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在進行訓練規劃時,建議從「了解自己」出發,進而「量身訂做」,讓訓練能貼合我們每個階段的需求,協助我們持續在舞蹈路上發展、轉變。以下先簡單介紹許多舞者理想的交叉訓練——瑜珈、Floor Barre和游泳。
瑜珈:相對於舞蹈來說,瑜珈較為靜態。在緩慢的動作中,關注呼吸與身體移動,能幫助我們在動態的舞蹈中,仍能清晰覺知呼吸以及身體的改變,減少心裡的驚慌感。另外,瑜珈也可以增進身體的柔軟度,非常適合想要把筋拉開的人練習。
Floor Barre:是一套以仰躺、側臥或俯臥等姿勢,操作芭蕾基本動作的練習。「倚靠」地面進行芭蕾練習,除了可減輕關節負荷,還能協助學習者尋得更理想的動態柔軟度。而其中平行腳與平行合攏的第六位置,補了足古典芭蕾較為缺乏的內轉肌群鍛鍊,可平衡整體肌張力,預防運動傷害。
游泳:因為水具浮力且質地柔軟,對關節的衝擊力較小;以舞者長時間在陸地上蹦來說,游泳就是非常適合的輔助訓練。游泳不但可提升肌力與肌耐力,更可增強心肺耐力;不同泳式的學習,也可以改善手腳的協調度,讓身體兩側更為平衡。可謂游泳多多,好處多多。
交叉訓練除了能協助舞者維持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,也能在假期結束、要恢復訓練前,或受傷後進入復健期時,當作銜接正規課程與排演的橋樑。在休息過後,身心的各項能力都會減退;這時,若直接去挑戰高強度的課程,「洪水猛獸」式地貪求進展,不僅效果有限、力不從心,更會將自己暴露於受傷的高風險中。(沒學到不打緊,倒退三步伴隨而來的身心壓力,就傷腦筋了orz)
在農曆年假的尾聲,或許可以試試,將交叉訓練安排到日常生活中;當正式恢復舞蹈課時,說不定,身體和心理的檸(ㄙㄨㄢ)檬(ㄊㄨㄥˋ),就會少長好幾顆喔:)
資料來源:
Wilmerding, M. V. & Krasnow, D. (2017). Dance Wellness. Retrieved from http://www.humankinetics.com/eproducts/ebooks/Dancer-Wellness-eBook-With-Web-Resource-Product
Comments